位置: 主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优中选优 备用结合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崔家头镇提升村级后备

作者:薛维 孙会敏 来源:党建通讯 关注: 时间:2019-09-04 15:58

优中选优 备用结合,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崔家头镇提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薛维 孙会敏

www.djtx.org.cn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的中青年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导致村干部队伍结构老化、后继乏人甚至青黄不接,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确保村级组织后继有人,是摆在镇、村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得好,就能增添村级班子的活力与战斗力,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反之,则出现村级班子青黄不接、思想僵化等问题,影响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为有效加强全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面对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村干部选拔后继乏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镇党委高度重视,通过走访村组干部,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全镇村级干部队伍做了详细调查,现对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村干部及后备干部现状

    千阳县崔家头镇辖5个村,全镇共有43个村民小组,2664户9053人,共有5个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365名。全镇5个村村级组织健全,干部齐备,共有村组干部63人,其中村级主要干部9人。村主要干部,从学历结构来看,都是高中专及以上学历;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下1名仅占11.1%,40岁至60岁的7名占77.8%,有1名今年刚满60岁。主要干部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思想观念保守陈旧,严重束缚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发展需要。今年来,镇党委从源头抓起,加大探索与实践,按照县级四定培养要求,吸引优秀农村青年积极加入到村级干部后备队伍中。目前全镇每村培养后备干部各5人,共有后备干部25名,其中女性3人,占12%;中共党员15名,占6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8名,占32%;35岁以下的7名,占后备干部总数2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干部队伍是主力军,是“领头雁”,村级后备干部是村干部的“接班人”。如何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储力蓄力,是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当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优中选优难度大。目前,农村现任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水平的发挥。除了村级主要干部,各村也不同程度存在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优中选优,好中选好质量不高。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年外出经商务工,使得农村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经济头脑的人员越来越少,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弱、病、残群体,优秀人才流失,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村干部后备干部资源更加稀少,后备力量不足,可供培养的农村后备干部越来越少,选拔优秀青年到村任职的难度更大。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在推荐和使用后备干部问题上认识不清,措施不力,存在不愿培养、不想培养、不知道怎么培养的问题,在确定后备干部时,习惯于把听话、好使唤的人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将来不会对现任干部构成“威胁”。有的村应付镇党委要求,名单一报了事,没有认真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拨推荐。有些后备干部长期备而不用,使他们不安于在农村工作,对是否担任村干部“无所谓”,工作上不积极不主动。对常年在外的年轻人来说,经商务工机会多赚钱快,回村发展没有致富项目,也不愿意返乡服务群众,优秀农村青年外出经商打工,村级后备干部可供选择范围更小。

    三是待遇不高担子重。当前农村干部基本专职化,白天8小时坐班,晚上轮流值班,周末经常加班,而月补贴仅2100元左右,相对外出打工明显偏低,付出与获得反差大,村干部职位吸引力不大,使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人望而止步。待遇低客观上带来一些现任村干部工作干劲不足、热情不高等问题。尽管也有让村干部参与公务员、科级领导招考,但毕竟人员、职位有限,多年来给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幅度不大,离任村干部补贴根据任职年限计算也都不超过100元/月,大多数的农村干部因无法解决卸任之后的养老问题而心存顾虑,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基层工作,使得村干部岗位吸引力越来越小。

    四是体制不全培养难。对后备干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村对选拔上来的后备干部不研究培养办法,没有为后备干部参与工作搭建载体平台,不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进行锻炼,致使后备干部成熟慢,难以适应现实岗位需要。究其原因是对培养后备干部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把培养后备干部看成是走形式,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性、紧迫性,没有把其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对后备干部培养,缺乏有效的培养措施、缺乏可行的管理办法,缺乏鼓励激励的实际举措,一些后备干部背着后备名,但对村上的工作过问参与不主动,作用发挥不到位。

  • 提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要锻造一支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群众公认的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1选人:优化结构,拓宽渠道。抓好源头管理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建好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标准不拘一格选人,充分挖掘当地符合条件的致富能手、种养大户、退伍军人、党员代表、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等人才,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的优化奠定基础。在选拔、确定村级后备干部时,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后备人才,破除“无人可选”、“任人唯亲”、“随意指定”、“自然成熟”等陈旧观念,要把好选用关,将政治过硬、公道正派、致富引路、群众认可的人才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

    2、育人:强化教育,实践锻炼。用人必先育人,村级后备干部只有经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全方位培养锻炼,才能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促使他们早成熟、早上岗、早接班。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开展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的培训,利用远程教育、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学习,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政治素养;开展以掌握农村政策法规和致富技术为主的技能型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后备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农村工作水平。创新锻炼模式,实行设岗定责,积极为村后备干部搭建“成长舞台”,以村级日常工作为平台,积极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落实帮扶传带,镇村干部要言传身教、重点培养,使村后备干部熟悉农村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式,使他们发挥作用,赢得民意基础,为今后使用奠定基础。

    3、管人:监督培养,动态管理。培养是保障,管理是关键。要通过完善和强化各种监督措施,把村后备干部的管理贯穿于从培养选拔到任用前后的全过程,要量才定岗、及时上岗,转化培养结果,使后备干部一展所长,高质高效助力基层发展。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村级后备干部管理档案,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根据后备干部的成熟程度和村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及时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提拔任用。换届时,积极通过合法程序把村级后备干部推选到村级组织班子岗位上来;届中可以组织任命或聘用的方式,把优秀后备干部直接充入村级班子和专职干部队伍,推动后备干部队伍科学、有序、协调发展。

    4、用人:强化保障,备用结合。当前,过低的生活待遇与过大的工作量间的矛盾使得村干部的岗位吸引力不高,尤其是后备干部,还要占用自己发展产业和务工增收的时间,无偿参加各项村务活动,更使得大部分外出经商打工或产业带头人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回村担任后备干部。要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把村干部应有的生活待遇落到实处,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对工作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给予大力表彰奖励,及时提拔重用。鼓励学历高、素质好的后备干部参加招录公务员,让农村干部感到工作有奔头。进一步落实村干部保险、医疗等福利待遇,不断增强村干部的岗位吸引力,使更多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知识能力、群众认可程度较高的年轻人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为村里发展多作贡献。

    5、留人:建强堡垒,凝心聚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村级班子有钱办事,村级干部有钱干事。镇村根据后备干部岗位实际、承担工作任务量、考核评议等次等情况,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发放工作补贴或误工补贴,大力支持后备干部履行职责,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积极搭建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对列为村级后备干部的返乡大专以上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等,积极提供项目资源、技术支撑、创业培训、贷款贴息等服务,鼓励他们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吸引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

    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形势所需,更是群众所盼。通过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执笔:崔家头镇组织委员薛维 组织干事孙会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投稿邮箱:djtxwcz@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16752
  通联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邮编:100055
  版权所有: 党建通讯网 网址:www.djt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