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思想建设 > 正文

王京凯 永葆人民“好后生”的初心

作者:王京凯 来源:党建通讯 关注: 时间:2018-10-11 16:53

永葆人民“好后生”的初心

山东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京凯

www.djtx.org.cn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在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中“好后生”的故事让笔者深受触动,一句“好后生”道出延川县赵家河村村民对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的爱戴和赞美。

    其实,不论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干部典范焦裕禄,还是“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伏枥老人杨善洲,亦或是“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他们都在用双手擎画着人民美好生活的“蓝图”,用脚步丈量着解民困疏民难的“长度”,用生命坚守着“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的使命和担当,他们是人民的“好公仆”、“好后生”。

    要秉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务实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永葆人民“好后生”的初心,就要始终将“重民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夸夸其谈、不纸上谈兵、不心猿意马,而是以一件件实事、一项项实策、一桩桩实举让人民满意,为百姓谋福。进入新时代,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望,解决好发展带来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民生发展质量,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在办实事、惠民生中永葆人民“好后生”的初心。

    要弘扬“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仁义之心”。一个民族的独立、一个社会的进步,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来自于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底蕴。“贞观之治”时期,不论是国力财力都远不及“开元盛世”,但“贞观之治”却成了百姓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世间繁华”,究其原因更多的归功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孟子有云“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好的政令与好的教育相比,好的教育更容易赢得民心。永葆人民“好后生”的初心,就要保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仁义之心,以政风带民风,以政德兴民德,大力弘扬“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传统文化,不断厚植教民以德、教民以善、教民以礼的精神血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融入人们的血脉,外化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

    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敬畏之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纵观中国历史,王朝更迭、皇室兴衰,决定历史前进车轮的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千千万万的民心力量,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有没有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有没有把人民幸福作为使命追求,老百姓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这也是老百姓拥不拥护、答不答应的关键所在。不忘本初方能赢得未来,永葆人民“好后生”的初心,就必须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之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心理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融入群众、行动上帮扶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人民群众组成的汪洋大海中“行稳致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投稿邮箱:djtxwcz@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16752
  通联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邮编:100055
  版权所有: 党建通讯网 网址:www.djt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