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借力“五老” 关爱发力“后代”
★★★陈常国
11月17日至18日,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为代表的“五老”,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以自身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向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关爱和帮扶,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展成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关心“五老”,学会借力“五老”,让“五老”在继续发挥余热。
要像珍惜人才一样关心爱护“五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广大“五老”肩负关心教育“下一代”重任,他们尽职尽责,将平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经验传授给青少年,传递给“下一代”,较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促作用,理应受到社会尊重和关注关爱和爱护。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像珍惜人才一样珍爱“五老”人员,定期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拜访谈心活动,送服务、送关爱、送温暖;积极征求、虚心听取“五老”人员对工作的意见建议。要关心“五老”身心健康,各级关工委(老干部、工会组织)把关心“五老”同志身心健康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送健康知识、组织健康查体、关心“五老”家属、家人等形式,真正把党和政府,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心坎里,增强“五老”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稳定性。
要组织开展学习“五老”精神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弘扬“五老”精神。所谓“五老”精神是广大“五老”同志在长期从事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贵的精神。“五老”精神被概括提炼为: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简称“忠诚、关爱、创新、奉献”。的确,“五老”们曾经都是单位的骨干、岗位的先锋、事业的精英,长期的工作、学习、实践和生活,使他们有着生动的社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具备了厚重工作资历,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知识财富、教育财富。离退休后“五老”们以对国家、社会、人民以及青少年强烈责任心、使命感,积极投身对正能量的宣传教育,作风可鉴、精神可嘉,对指导本部门单位或其他部门单位开展学习教育,提升道德品质、促进岗位作为意义重要。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注重发现、挖掘、组织“五老”人员,积极主动邀请他们到单位里来给干部职工开展座谈交流、上“教育课”等,让“单位人”“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将曾经的敬业、拼搏、创新、奉献 廉洁等优良传统、精神品质得以“传递”“传承”,打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要注重借力“五老”关爱发力“后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极为重要。关心后代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党委、政府共同关注、一起努力。而“五老”可以说是社会层面的重要力量,关后爱代是“五老”精神的本质特征。老同志不仅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而且对青少年、对孩子们有一种“自来”的深情和爱心,可谓“舐犊情深”。他们通过以长者身份、以慈爱之心,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教育孩子,能够起到“隔代亲”“隔代信”,甚至其他力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对此,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鼓励和组织身体健康的“五老”送教育到学校,通过师生大会、班级会议、课外辅导等形式接受“老一辈”优良传统教育,上好课外“思政课”。同时,各学校还可有针对性地邀请“五老”到校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学习“老一辈”们为民服务、为国奋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增强学习积极性、做事上进心,做个诚信守德、遵纪守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