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思想建设 > 正文

彭昭滨:学思践悟 适应新角色 展现新作为

作者:彭昭滨 来源:未知 关注: 时间:2021-05-07 17:31
学思践悟 适应新角色 展现新作为
★★★彭昭滨
www.djtx.org.cn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学好党史,以史明理,在重温历史中汲取理论之魂。知所从来,方知所去,学习是知史明理的第一步。革命战争时期,一些战士在行军的干粮袋中除了放粮食还会放几本马列小册子。毛泽东同志说,“打完仗后,就读它一遍或者看它一两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工具更加便捷、知识内容更加丰富,越发需要我们发扬这种“干粮袋里放马列”的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汲取党的理论精华,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感悟理论的真谛,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
      读懂党史,以史增信,在回望来路中坚定奋进之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党史的重点不是“热热闹闹”地去看趣闻轶事、逛教育基地、拍学习照片,而是要能够读懂党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深入思考、贯通领会,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西柏坡为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等人的故事为什么总让人热泪盈眶?党史的字里行间,都有着最真实也最深刻的回答。广大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学习党史只有结合实际学、带上问题学,才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才能够在追寻革命原点中倾听历史回响、在缅怀前辈楷模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回顾奋斗历程中坚定历史自信、在追忆峥嵘岁月中坚定奋进之力。
      用好党史,以史力行,在传承接力中践行为民之心。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为民史。百年风雨,初心如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全部历史证明,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书写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壮美史诗。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献血、青春和汗水为人民“大我”牺牲小我,在党的历史上为后人树立了座座精神丰碑。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为民之情,传承接力革命先辈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做实事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生动实践,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投稿邮箱:djtxwcz@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16752
  通联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邮编:100055
  版权所有: 党建通讯网 网址:www.djt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