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吴 夕
www.djtx.org.cn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勾画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当前,我国正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坚持法律至上。法律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社会调整机制,它所具有的规范性、权威性、公正性、强制性、程序性、效率性是其它任何社会调整机制无法比拟的。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法律至上”。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法律至上首先要确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约束,决不允许任何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体制转型期,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为民理念,首先就应高度重视法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法的制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法的实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直接领导和掌握着国家政权。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依法执政和能力和水平。党坚持执法执政,就是党依法领导国家,依法掌握国家权力。因此,党能否坚持依法执政,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能否依法行使。只有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三是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根本保障。我们党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使人民群众和不同利益群体都充分而有序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充分,我们党通过国家权力对这些利益的权威性配置就越能够充分反映民意。我们党的立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实现人民利益。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求真务实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