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王雅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之后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和2022年7月29日至30日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不断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导致动荡乃至分裂,民族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不同时期的民族工作也不断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亦是指出,现在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祖国仍然能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这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完全正确,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十分英明,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重点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就要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重点是要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毛泽东曾郑重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就强调过,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这启示了我们今后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尤其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更需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把各族人民凝聚在振兴、致富的大道上来。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始终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而矢志奋斗,这一点始终不变,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中心任务,党的民族工作也不断调整着力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消除民族压迫和歧视、实现民族平等;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是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封闭落后面貌,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着力重点中,在艰辛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是这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适应的道路和政策,才进一步推动了党的民族工作跟上时代节拍、推动了民族工作领域不断创新发展,也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开创了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