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镇:精准帮扶非公党员 让非公企业成长“有推力”
★★★彭晓灵
www.djtx.org.c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近年来,蓝田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组织组建难、党员管理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工作保障难”等五大难题,不断创新机制,提升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能力,为促进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带强队伍,让非公企业党组织立足“有支撑”
一是筑牢堡垒,促进企业发展。蓝田镇不断推进和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通过组织培训、观摩交流和业务指导,各基层党支部党组织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和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在企业重大事项、转型升级、企业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党员在企业经营决策、急难险重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法人的一致好评
二是壮大党员队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能不能有效推进,企业出资人是否支持是关键。对于企业出资人不是中共党员的,我们按照组织程序积极把其发展为党员,2020年蓝田镇党委成功将贵州省茂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刘旺青及股东曾泽能、周述光、曾巨波4人发展为预备党员。对于企业出资人是党员、且具备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条件的,原则上由其兼任党组织书记,如:天柱县兰田民生机制炭厂出资人刘开智同志担任党组织书记。同时注重把企业业务骨干发展成为党员,党员发展成为企业业务骨干,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稳定企业结构。
三是发展群团队伍。注重引导党组织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强化技术培训,培育本土企业主体,2019年落户到天柱县蓝田镇的贵州发鑫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试种了300亩羊肚菌,成功培育出亩产鲜菇超过400斤,总产值达900万元,利益联结贫困户30户,为全镇5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为务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800余人次。在2019年羊肚菌试种成功的基础上,蓝田镇党委理出了“村企联合”的思路,指导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配置,通过统一经营、按股分红、一体化销售的方式,形成了一头牵农户、一头联市场的产业化“链条”,扩大产业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截止目前,已完成1000亩羊肚菌基地示范园建设,预计产值6000万元,解决当地1000余人就业,利益联结400户,发放劳务工资200余万元。
二、全程帮扶,让非公企业成长“有推力”
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企业党组织健康成长的基础。我镇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帮扶合力,帮助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重点帮扶。围绕开展“四年一工程”活动,结合我镇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创新实施的党员干部“一线指挥长”制度,1名领导干部重点帮扶1个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服务活动,走进企业围绕“星级化”党支部创建活动,对照标准开展面对面、一对一党建工作指导,不断加强企业党支部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党员教育、三会一课落实情况的督促提升,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协调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与企业负责人、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应对困难、开拓市场的措施办法,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团队帮扶。联合工商联、工信、商会、金融机构等部门,组建1个重点企业服务队,形成“多帮一”服务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实际的发展措施,对非公有制企业“开小灶、重点帮”。据统计,2020全年服务队上门服务企业共20余次,发现问题20多个,协调解决用地、用工和融资等10多个实际问题。
三是点对点帮扶。全镇从机关党组织选派4名具有党务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经营的党员干部担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和“包片负责”等灵活方式,重点帮助非公企业优化组织设置、发挥党组织作用。
四是抓好业务帮扶。通过开展非公企业党员学习培训,邀请专家学者精心授课,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头雁、带头人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党建与企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载体,让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平台”
一是分领域建立示范点。我镇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中培养先进典型,积极推进非公党建规范化建设。在企业领域,贵州省鑫宏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树‘三强’红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小微企业建立“党员诚信经营户”制度,引导党员诚信经营,树立榜样。针对个体工商户“小个专党建工作站”,帮助个体工商户业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是分类型创新载体。我镇积极探索“阵地创新型、作用发挥型、机制创新型”三类载体,让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有活力。比如贵州省鑫宏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帮扶,由湖南省商会常务副会长佘邵陵担任领头人,亲自指导农户标准化种植羊肚菌,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贵州省茂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党建牵手工程”(牵手企业品牌、牵手企业文化、牵手职工成长、牵手公益事业),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
三是分层面建立发挥作用平台。注重加大对非公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依托县委党校、贵州党建云、远程教育、手机报等平台,加强宣传教育,组织非公企业负责人参与培训,培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者队伍。同时建立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非公企业旁听党委会制度等,让非公企业参与党委决策,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