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市:“三点发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效能
★★★柯 鹏
沙湾市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路子、新方法,从丰富教学资源、注重统筹规划、健全制度机制有效供给入手,着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培养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培训质效。以实用为导向,科学布局师资、现场教学点、课程等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应用需求与培训供给有效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历练有机贯通。加强兼职师资库建设,充分发挥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落实党员干部集中教育培训任务。充实完善培训师资力量,建立“市委党校专业师资+兼职教师+聘任制讲师”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70名,累计授课80余场次,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师资力量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加强现场教学点建设,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创新实施“传红守绿”教育理念,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调研、现场评估等方式,培育鹿角湾生态文明现场教学点和红旗渠职工红色教育基地,采取讲党课、讲故事等形式,开展“沉浸式”“情景式”现场教学20余场次,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集约、要素集约。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定期开展课程评比活动,采用“精简说课+现场讲课+大众评课”的方式,组织授课教师说教学方法、讲教学内容、评说课质量,打造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善于运用思维推动工作》等9门精品课程,及时把工作实践中的最新成果、新鲜经验运用到干部教育培训当中,切实将优秀实践成果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资源。
注重统筹规划,促进培训精准。健全完善“市委统一领导、组织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党校具体落实”的教育培训机制,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科学设置37个培训班次,形成《沙湾市2024年教育培训计划》,为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掌好舵、划好桨。实施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行动。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3期,全覆盖轮训干科级干部700余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走心。将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养全过程,利用北疆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清廉家风馆等场地资源,组织教学活动40余场,培训干部1000余人次。聚焦市委中心工作提升专业素养。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主题,聚焦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狠抓落实能力提升和年轻干部技能训练,举办各类培训班次30余期,培训干部3000余人。靶向选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700余人次赴北京、浙江、苏州、成都等疆外高校参加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全市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业务培训为重点强化履职能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狠抓落实能力提升和年轻干部工作技能训练,分级分类举办新任职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优秀村级后备力量等培训4场次,精准提升各层级干部业务能力。
健全制度机制,确保培训有力。坚持将制度建设作为优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抓手,健全备案管理、双向跟班和成果转化3项制度,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规范培训审批流程,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沙湾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实行选派学员参训请示备案制,并纳入年度考核范围,确保全面掌握各级党员干部实际参训情况,有效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调训。完善跟班管理制度,实行主体培训班次和专题培训班次“组工干部+党校教师”“行业领域骨干+党校教师”双带班联管制,细化责任单位和跟班人员职责,强化跟班结果运用,做到全程掌握学员表现,科学评估培训质量,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运行。强化培训效果考核,选派专人对超过1个月的主体班次跟班管理和考核,多方评价学员学习成效,在教学培训中考察识别干部。同时健全“传学述训”制度,对参加疆外培训5天以上、地区培训7天以上、市级培训1个月以上的学员,要求完成学业后,围绕学习体会、能力提升和改进工作等方面在一定范围开展训后述学。累计开展传学述训50余场次,将学习成果转播给更多的干部,达到了“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