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山东桓台“联村党建”工作运行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王 硕 李 阳 来源:党建通讯 关注: 时间:2024-07-08 14:42
山东桓台“联村党建”工作运行的研究与思考
★★★王 硕 李 阳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导者和根本保证。近年来,桓台县聚焦村庄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探索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动、服务联抓的“联村党建”运行模式,以组织融合引领治理融合、发展融合、服务融合。
一、背景动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托和厚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再次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近年来,在快速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背景下,村落的产业发展和经营活动已经远远超出单一的村落范围,联村发展作为一种值得特别重视的乡村发展实践,开始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省委组织部于2023年在全省探索开展了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专项行动,2024年部署开展了深化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专项行动,着力推动形成党建引领的村庄融合发展机制。市委组织部先后印发实施“联村党建”培优塑强行动等系列文件,为深化联村党建擘画了蓝图、指明了道路。
       桓台县地处淄博市北部,总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7个镇、2个街道,309个行政村,农村户籍人口32.7万人。近年来,伴随着桓台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关系演变剧烈,农业经营形态发生重要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常住人口的大量减少,仅有16.7万人、为户籍人口的51.07%。一些农村开始面临过疏化和空心化的突出问题,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致富增收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一背景下,山东省桓台县为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村级资源分散、内容单一、产业发展乏力、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结合县域实际,以共建共富共享为目标,探索村党组织“联村党建”模式,先后组建联村党委20个,覆盖82个村,实施共富项目24个,村均增收10万元,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联建凝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容、取长补短、共建互促、抱团发展”6项原则,选取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村作为联建中心村,覆盖产业有关联、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发展潜力强的村,搭建起“大梁带小梁、小梁挑大梁”的整体布局。
       二是配强领导班子。采取“联建村联合申请—镇(街道)党(工)委研究批复—县委组织部备案”模式,严格基层党组织组建、班子推荐(选)程序,由核心村党支部书记或镇街机关干部担任党委书记,联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委员,分工负责党建、宣传、治理等各方面工作。选派20名驻村第一书记担任联村党委第一书记,充实一线工作力量。
       三是一体评价考核。制定印发联村党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集中办公轮班等8项制度规定,指导各镇(街道)制定联村党组织权力清单,帮助联村党组织理顺工作机制、理清发展思路。建立镇(街道)党工委、联村党组织、联建村党组织间“双向”评估责任体系,倒逼履职尽责。
       (二)产业联兴搭建乡村发展共富舞台
       一是统一规划发展。坚持统一共建原则,综合分析各联建村产业发展情况,以“发展关联性”为原则,编制联村党委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三资”统筹管理,通过联建村上下游项目协同发展、捆绑经营等方式,实现联建村相同类型土地、资产、资源价格统一,形成“步调一致、携手发展”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利益捆绑。以联村党组织为主渠道承接上级各类政策资源,同步整合各联建村集体土地、闲置资产、扶持资金等优势资源,联合联建村同质资源、优势产业,探索组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共富联社”、“共富工坊”、“共富大院”、“共富联盟”等形式,谋划实施共富项目24个,推动强弱联合、抱团发展。
       三是搭建增收平台。积极探索“国资介入、多方参与、利益共享”增收模式,创立“党建+国资共富平台”,先后建设“梦之店”文旅综合体、“和信兴农”农业综合联合社、“湖区产业”马踏湖乡村文旅产业3个项目,通过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
       (三)治理联动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一是坚持区域共治。以“区域大事共商、各村难事共议”为原则,建立联村党委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土地流转、道路整修、人才回引、安全管理等涉及多个联建村的大事、要事,每月收集上会、共同协商解决。对于上级投入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原则上由联建村党组织牵头承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是深化网格共建。深化“一网三联”治理模式,由联村党组织牵头构建“大网格+小网格+微网格”三级网格体系,以联村党组织为单位,统筹调配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重点向矛盾多发网格、力量薄弱网格倾斜,通过党员网格长常态管理和党员先锋队集中攻坚,有力推动矛盾化解、移风易俗、综治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开展。
       三是信用激励分共享。以联村党组织为单位,统一制定积分奖惩标准,建立共享积分兑换超市(平台)5个,联村党组织内积分统兑统换,联合开展“红旗网格”等评先树优活动,注重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跨村联建工作,提升联片区域“一网三联”落实质效。
       (四)服务联抓绘就宜居宜业美丽图景
       一是服务阵地联建。按照“就近设置、便利群众”原则,统筹各联建村距离远近、常住人口数量、党建活动场所等因素,打造“一站式”联村党委党群服务中心20个。设置“便民服务点”,推动组织、民政、综治等职能部门服务力量下沉,探索开展技术指导、产业合作、志愿服务、文化惠民、政策咨询等11项便民服务。
       
是志愿队伍联用。整合联建村志愿服务力量,组建“联村志愿服务队”,在联建村布局志愿服务点,开展安全巡逻、宣传宣讲、健康义诊、助老帮扶等志愿活动350余次。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对参与本村志愿服务活动的,给予信用积分奖励,参与联建村志愿服务活动的,加大积分奖励力度,增强党员群众参与联建村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文化活动联办。推动联村党组织与社会组织、艺术家工作室等进行文化结对,为村民联合开展公共文化艺术培训、义演等活动26场。以重要节假日为契机,跨村联合开展“马踏湖旅游节”、“村BA”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文化“软实力”赋能乡村振兴“硬支撑”。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搭建不够充分。在联村党组织组建过程中存在“拉郎配”现象,有时过分追求“以强带弱”、“以老带新”,未把干群意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等众多因素充分考虑进去,2023年全县成立50个联村党委、覆盖263个行政村后,部分联村党组织在运行中出现“联而不和”、“联而无效”的局面,2024年精简到20个、覆盖82个行政村。
       (二)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有力。联村党组织土地、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长期分布于原联建村党组织之中,资源碎片化、割裂化现象突出。联村党组织资源使用意识不强,部分联村党组织存在“整合有余、利用不足”的问题,往往将各村已有的“共富项目”简单包装,产业缺乏上下游支撑或配套关系,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三)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组织经费保障力度微弱,缺少运行经费补助,许多联村干部工作全靠“情怀”。联村党组织阵地建设投入不足,缺少专门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设备,联村党建氛围不足,部分联村党组织因阵地建设投入不足出现会议、工作开展不及时的现象。
       (四)考核评价机制不够有效。联村党委往往只是根据定期汇报和年终汇报对联村党组织进行监督,对联建村党组织的干部履职情况、成员思想情况、项目运营与活动开展情况等,缺少更加细致化、更具实效性的监督机制。同时,镇(街道)对村考核仍以行政村为单位,针对联村党委的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够规范、系统。
四、工作建议
       (一)增强融合发展动力。优化联村党组织权力清单,拓宽联村党组织监督保障范围,以联村党组织为单位设置清晰明确的联村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规范建设联村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推行“联合办公”,提高联村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二)搭好共同致富舞台。充分发挥联村党建产业联结、联建共建优势,推行“联村党组织+党组织领办联合社”模式,提高联村党组织资源链接效率,将产业关联的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依托“党建+国资共富平台”加大对联合社的支持政策,做大做强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推动一体融合发展。以联村党组织为单位,合理优化网格治理构架,优化积分奖励力度,集中共享积分兑换超市,丰富联建活动形式,统筹用好联建村志愿服务队伍,提升联片区域“一网三联”落实质效。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投稿邮箱:djtxwcz@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16752
  通联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邮编:100055
  版权所有: 党建通讯网 网址:www.djt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