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托里县:配好“三剂良方”推动农牧民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李景松 来源:党建通讯 关注: 时间:2025-04-30 14:33
托里县:配好“三剂良方”推动农牧民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李景松
       近年来,新疆托里县聚焦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新任务,从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着手,找准党员教育难题,针对农牧民党员流动性大、集中学习教育难等实情,配好“三剂良方”对症下药,聚力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取得实效。
       “三点发力”让教育内容“实起来”。紧扣党员教育时代课题,优化教育培训内容,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精准匹配。抓牢“关键点”。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支部学习“第一内容”、党员学习“第一任务”,结合“三会一课”“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融入农牧民党员日常教育全过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激发农牧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抓实“需求点”。坚持教育内容和实际需求相适应,在全面掌握农牧民党员个性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涵盖基层治理、乡村旅游、畜牧养殖、农业种植等的八大特色课程,采取“照单点菜”与“按需配菜”相结合,有针性地办好各类农牧民党员专题培训班,实现教学内容与基层党员需求精准匹配。抓好“根本点”。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全覆盖开展农牧民党员“对党忠诚”专题培训,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惠民富民政策等内容进行集中教育,采取专题辅导、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教育引导农牧民党员强化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牢记入党誓词,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和党性观念。
       “三线同向”让教育形式“活起来”。围绕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综合运用形式创新、载体创新、渠道创新等手段,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吸引力。串联“流动线”。在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立足牧区特点,集中连片建立党群服务讲学站、毡房党校助学站、党员中心户领学站“三站式”流动教学点,发挥马背宣讲队、摩托车宣传队、草根文艺宣讲队3支宣讲队作用,以宣讲队分片集中送学、驻村工作队入户讲学、党员先锋“一对一”教学等方式,延伸党员教育触角,实现牧区党员教育全覆盖。架好“传输线”。用活57个基层党员(远教)教育站点,推进全媒体与党员教育深度融合,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托里组工等线上平台,打造“网上党校”“掌上课堂”,定期开展“线上党课”活动,及时推送信息、上传视频等学习资料,方便农牧民党员随时随地学,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搭建“交流线”。创新建立“田间课堂”模式,组织120余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土专家”“田秀才”现场教学,常态化分享交流致富经验、开展种植养殖技术讲座,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学习技术,不断提升农牧民实践能力。
       “三面结合”让教育成效“显出来”。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员教育的最大实践,注重拓宽学用结合渠道,充分彰显党员教育培训实效性。聚焦“结合面”。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结合“万名党员进万家”活动,根据农村工作和党员实际,做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采取“个人自愿+组织认定”相结合方式,遵循“一人一岗,一人多岗”原则,为无职党员择岗定岗,做到领岗定责全覆盖,让农村无职党员身上有担子、肩上有责任。延伸“辐射面”。推行党员承诺践诺机制,围绕“双增收”、乡村振兴等方面,村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党员致富能手与村党支部签订帮带承诺书,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1名致富能力弱的群众,为820户致富能力弱的群众选择460余名党员结对,通过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拓宽“影响面”。深化开展“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引导农牧民党员进网格、亮身份、送服务、促和谐,每名党员包联周边15-25户群众,构建“党员中心户+农牧户”工作格局,让党员“小中心”发挥服务群众“大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切实把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投稿邮箱:djtxwcz@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16752
  通联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邮编:100055
  版权所有: 党建通讯网 网址:www.djt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