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思想建设 > 正文

陈常国: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四观”

作者:陈常国 来源:党建通讯 关注: 时间:2024-10-08 16:00
陈常国: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四观”
★★★陈常国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4年5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论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要求。
       “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四观”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历史观是民族观与国家观形成的认知前提,文化观则为其提供精神的动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树立正确“四观”对于培养和增强少年儿童爱国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就要加强历史学习,以史鉴今向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首先要学史知史,从而达到“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效果,发挥以史鉴今、砥砺前行的作用。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广大青少年就是要通过学习历史,学习优秀历史故事、先进历史人物,感悟历史变化、时代变迁,感知党的历史,就是党与人民心心相印、血肉相连,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奋斗史,深刻体悟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青少年时期是良好思想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黄金时段,教育部门要重视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教学。要通过课堂教学教导、课下教育引导、历史教材辅导等形式,学好“中国历史”、讲好“中国故事”,感受党和人民的伟大、祖国的日渐强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导航”引路,面向未来,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新时代的最强音。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就要加强民族认知,团结奋斗向前进。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善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历史上,全国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力抗侮、共赴国难,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就要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了解中华民族斗争史,增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意识,坚决同一切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就要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要深刻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史,客观认识和把握民族和民族问题及民族关系,自觉承担起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就要加强国情教育,一颗忠心向祖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是民族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群众的坚强后盾。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正确的国家观最基本的就是“爱国”,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最重要的政治原则、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最朴素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有利于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正确看待国家发展、安全、统一等重大问题,从而心中有国、精忠报国。要引导青少年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认识维护国家利益是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应尽的义务,正确认知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及其相互关系,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培养青少年强烈的爱国情怀,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做忠诚的“爱国者”“接班人”;要引导青少年分清“是非曲直”,坚决拥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维护领土完整、社会安定,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活动的行为作斗争。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就要加强以文化人文以载道向远行。文以载道,行稳致远。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就要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伦理规范和道德根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成”,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弘扬和传承,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就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投稿邮箱:djtxwcz@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16752
  通联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邮编:100055
  版权所有: 党建通讯网 网址:www.djt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