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贫困群众,用行动践行庄严承诺,田间地头、扶贫车间、村民家中……处处留下总书记的扶贫足迹。
共同富裕路上,要56个民族一个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在若干年的发展历程中,很多民族同胞用他们鲜活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苗家山村、福建赤溪畲族村、甘肃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乃至网红村四川凉山州“悬崖村”,都用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是可行的,是正确的,是值得努力和奋斗的。是的,脱贫应该是每一个民族共同追求的目标,贫困,自始至终都不应该成为民族地区的代名词。“56个民族56朵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我们儿时就会吟唱的歌谣。扶贫攻坚,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不仅是党中央的号召,更应该是每一个国人奋斗的方向,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中国梦。
共同富裕路上,要大力推进发展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在首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为主方向,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农业改革创新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夯实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共同富裕路上,要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归根到底靠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要让群众用技术、管理和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当群众富了脑袋、鼓了钱包,“源头活水”便不断在贫困地区聚集成充满活力的河流、湖泊。大胆改革创新,激发自我“造血”能量,绿水青山能变金山银山,贫困地区也会上演“弱鸟先飞”“至贫先富”的连台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