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抓 深入抓 持久抓 让学习教育“时刻在线”
★★★王晓钰
近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思想观念。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经常抓保学习“不断线”、以深入抓促学习“见深度”,以持久抓让学习“常态化”,以学习教育的“时刻在线”,久久为功深化作风建设,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根基永固、血脉永续。
“经常抓”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必然要求,确保学习教育“不断线”。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理论武装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深化、绵绵用力的过程,如同身体需要每日汲取营养,精神家园同样需要时常勤拂拭,方能不染尘埃。一旦学习松懈,“思想灰尘”就会积聚,“政治微生物”就会滋生,理想信念的堤坝便可能悄然松动。只有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才能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在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时,能够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见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要克服“工作忙、没空学”的惰性思维和“学一次、管终身”的错误观念,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线上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见缝插针地学,锲而不舍地学。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能力时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深入抓”是把握理论精髓、提升政治能力的核心关键,确保学习教育“见深度”。学习最忌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读过了”“学过了”的层面,满足于“蜻蜓点水”“囫囵吞枣”,就无法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谈不上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意味着要钻进去,潜心研读、深刻体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把握理论的内在逻辑和思想魅力,还意味着要走出来,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和改进作风的成效。没有“深入抓”,学习教育就容易流于形式,陷入“空对空”的尴尬境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沉下心来、下真功夫。要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紧密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题,深入思考、研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提高。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杜绝“走过场”“装门面”式的学习,追求学习实效,努力达到“学懂、弄通、做实”的境界,真正通过深入学习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锻造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过硬能力。
“持久抓”是适应时代变迁、永葆先进本色的长远之策,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理论创新也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前进,这就决定了学习教育绝非阶段性任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贯穿始终的战略工程。如果缺乏“持久抓”的韧劲,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就会出现“知识老化”“能力退化”的危险,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最终可能导致落伍甚至被时代淘汰。只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持续升级思想武器,使党组织始终充满活力,使党员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教育作为一项永恒的课题,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摒弃“闯关”“应试”心态,培养“学无止境”的清醒和自觉,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探索热情。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制度规范和行为习惯,使学习从“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断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确保我们党在任何风险挑战面前都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