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市:“三步法”抓实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常恒山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沙湾市通过紧扣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学用转化“三步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政治素养,不断育强乡村振兴“主力军”。
紧扣课程内容突出主线,让农村党员“动起来”。详细了解党员本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完善相关党员信息台账,并着重针对青年党员、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分类建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细,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走深更走实打牢基础。建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党员教育的责任和具体要求、内容与形式、组织保障等,基层党组织根据农村实际和党员实际制定党员教育管理计划,一般每季度上1次党课,单次党课时限一般为30分钟,也可结合实际上10分钟左右的“微党课”,引导党员积极参加党课,不断强化党员意识。通过“量体裁衣”制定党员教育管理“施工图”,推动形成党员分类科学、教育培训灵活、管理方式多样的党员管理格局,实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干有方向、做有标准、评有依据。
紧扣授课形式丰富载体,让农村党员“学起来”。把学习教育地点建立在乡村院落和田间地头,以“四微”学用活动为切入口,积极打造“微课堂”沉浸式学习课堂,邀请3至5名上级党组织负责人或市级优秀党员以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广大党员说变化、讲团结、感党恩,让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结合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内容,通过情景演绎、快速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将党的光辉历程、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引导农牧民党员牢记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紧扣学用转化注重实效,让农村党员“活起来”。发挥阵地小广场作用,组织党员参加文艺小分队、草根宣讲队等文体队伍,开展“文化进万家”各类文化活动865场次,覆盖各族群众11万余人次,切实将村(社区)阵地打造成为引领群众的“大舞台”、凝聚群众的“吸铁石”、服务群众的“暖心屋”。开展“乡村夜话”活动,收集412个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村(社区)集体建设提出963条合理化建议,形成政策下达、民情上传的“主通道”。发动党员志愿服务队力量,化解矛盾纠纷244起,集中整治村队环境卫生481次,开展政策法规、反电信诈骗、惠农政策等宣讲活动35场,受益群众1.2万余人,切实将党员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