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市:“能人治村”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何春香
近年来,沙湾市大力实施“能人治村”工程,充分发挥文化能人、致富能人、治理能人等作用,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能人”宣传强思想。172支“草根”宣讲员队伍、12支“马背”宣讲队,编排新疆杂话、快板、三句半等,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宣讲+入户走访”的形式,广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各项惠民政策、榜样人物事迹,让党的好声音“响”在一线、家喻户晓。各村文艺骨干、声乐爱好者,自发成立锣鼓队、舞蹈队、文艺志愿队,联合举办冬不拉弹唱、广场舞、书法绘画等大赛,献艺大盘美食节、文化旅游节、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国学课堂”“非遗课堂”“红领巾课堂”文化艺术培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刘亮程、帕蒂古丽等20余名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以不同类型的题材、真挚动情的文字,撰写《一个人的村庄》《百年血脉》等书籍,描绘大盘鸡诞生故事、乡村美好生活以及民族团结画卷,传播沙湾名气,营造浓厚乡村文学氛围。
“能人”带富鼓腰包。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以及网络达人等,利用农家书屋、田间课堂、直播间,开展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网络直播等技术宣讲、技能培训800余场次,增强党员干部群众致富技能。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种养植大户、农机大户,带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产业”等模式,打响安集海辣椒、乌兰乌苏富硒小香薯、玉米杂粮等30余种特色农产品品牌,年产值突破3.7亿元,户均收入达10万元,实现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回引一批在外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吸纳一批企业家投资发展,带动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入驻落户,通过入股村办企业、成立村级公司、开办家庭农场等,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拓宽群众“家门口”致富渠道。
“能人”治理促和谐。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政治上靠得住、管理上有经验、带富上有实力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403人选进村“两委”班子,负责办理“一支部三中心”日常业务,促进农村工作“一线指挥部”结构更优、活力更足、功能更强。村级后备力量、网格员、“四老”人员、无职党员,主动认领村集体志愿服务事项,配合组织群众参与道德模范评选、文明村队创建、“村事我管·自建家园”主题活动,共同制定并遵守《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密切邻里亲情。村级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变身法治宣传“教育员”、法律服务“引导员”、法治实践“推进员”,开展普法知识宣讲活动600余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3万余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2万余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为乡村振兴增添法治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