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红色革命故事:鸟瞰革命历史 梦回红色旧州
★★★罗 迈
www.djtx.org.cn
聚焦革命战争年代的党史故事,重履先辈血染的足迹,抚摸信仰铸就的丰碑,感受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2021年的首次采风我们选择了旧州古城。
旧州古镇作为连接西南边陲与沿海发达地区航运线的最后一个水码头,自古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百姓富有,是贵州东部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禽基地,为黔东商业文化重镇,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旧州,发生过许多红色故事。这些红色史实是现在党史学习教育最为生动的教材。
(图为 旧州镇的街道)
在采风前行的路上,听党史研究室廖尚刚副主任解说当年的革命历史事迹。
到荣昌号王青松老师家中时,听他讲述关于那个时期旧州商业繁荣,百业兴旺的故事,当年旧州城繁华的景象,从现在的房屋、街景中依然有迹可循……
随着故事的讲述,他们的声音仿佛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我的思绪不自主的顺着时间长河中奔流的河水,鸟瞰着那些过往的一幕幕场景。
青石铺就的街道,对称灰砖瓦房,熙熙攘攘的行人,有的肩挑扁担吆喝叫卖;有的在摊前与货主讨价还价,有的提着鸟笼悠闲踱步;早起的人还曾看见成排有序的红军,席地而卧,生怕扰了百姓。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时期,曾两次过旧州。第一次是红6军团奉命西征,于1934年10月1日进占旧州。红6军团的军事行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行动。红军在城内天主教堂获得一张详细的法文版贵州地图,当时传教士勃沙特被留在红军中,萧克便请他翻译,这张地图后来对红军帮助极大。
第二次是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2月27日凌晨攻克黄平县城后,先头部队紧接着又占领旧州古城。随后毛泽东、肖克、张闻天、王稼祥等红军高级领导人和战士到达旧州镇,司令部驻扎在文昌宫,毛主席、张闻天等居住在天后宫。
某日,旧州东门外,冷水河平波桥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山上满是橘树,果实累累。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和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二人躺在担架上,在一篇橘林树下作短暂的休息。
想到自瑞金出发,一路面对着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惨重,湘江一战,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甚至连番号没法保留。若不是在通道时,毛泽东同志力主放弃原定计划,转兵贵州,不知道红军会变成什么样。
过往种种让王稼祥分外难过,长叹一声,转头对张闻天道:“闻天,像博古、李德这样指挥下去,能行吗?”
张闻天心情也是很沉重,轻轻摇了摇头道:“我考虑再三,仍让博古、李德再指挥部队是不行的,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打仗他比我们有办法,比李德强多了!”
王稼祥点了点头,说:“只有请老毛出山,才能改变红军现在的局面!”。沉吟一下,又道:“光是我们两个的意见一致不行,我看还是将我们的想法告知一些前方作战的指挥员,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张闻天想了一下,说道:“这个想法可以,我建议范围不要太大,以免引起军心不稳,先和伯承、老彭、荣臻谈谈,交换一下意见,然后再告诉其他人,尽量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
于是,王稼祥叫来帮忙抬担架的红军战士,抬着行动不便的他去找彭德怀等红军指挥员……
这个想法在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等几位将领中一一传开,大家都赞成要开个会,让毛泽东出来指挥,并且提议召开一次高级干部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毛主席也同周恩来、朱德进行交流,并先后得到他们的支持。于是周恩来在接到红军将领的要求后果断地决定,到瓮安举行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渡江和变换领导人的问题。在这样众望所归的时刻,促成了中共中央在1935年元旦于瓮安猴场召开了决定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曙光”会议,为结束李德和博古在红军长征途中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的召开,推选毛泽东复出领导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为张闻天和王稼祥在旧州密谈让毛泽东复出的桔林遗址)
时间的河流继续向前奔流。
1950年4月上旬,遵义市的余庆县城被已经起义的国民党89军中的部分叛军攻占,余庆县党政干部遂撤到黄平县旧州区。此时,旧州周围已集聚数千名土匪和叛军,准备攻打旧州。如果旧州失守,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1950年4月14日,清晨,薄雾。
两个班的解放军和几个未着军装的人快步行走在黄平县城至旧州的路上。他们是中共镇远地委委员、组织部长王富海和几名地方上的同志,以及随性护送的两个班的解放军战士。
为稳定旧州局势,解决撤退到旧州的余庆县干部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王富海决定亲自赶往旧州,给撤退过来的同志们做思想工作,安定人心。
突然,走在前面的解放军停了下来,战士们枪下肩,打开保险,整齐的蹲下,散开,进入作战状态。后方的解放军战士也进入临战警戒状态。
王富海见此情形,怔了一下,急忙快步走到前方,找到一班长,问道:“同志,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停下来了?”
一班长答道:“富海同志,你跟我来”,一班长带着王富海来到队伍最前方,找了个较为隐蔽的位置蹲下,指着前面不远出的两座山,道:“富海同志,你看,我们再往前走,就要从前面那两座山的中间经过,这两座山临近路的这一侧坡度较陡,山上树又多。考虑到目前的特殊情况,越是临近旧州越是要小心,我们人数很少,如果遭遇敌人就麻烦了。”
王富海略一思索,说道:“我们的位置距离旧州16里,前面的地方叫梨树坳。地形确实不利于我们。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第一、我们时间紧迫,绕路的话怕是不行,第二、目前叛军和土匪武装准备攻打旧州,不会讲多余的注意力放在黄平方向。所以,我建议我们还是继续前进,但是快速通过,保障安全。”
一班长想了想,叫来了后方的二班长,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按原来的队形,一班在前,二班在后,地方的同志由王富海带领在中间,大家跑步前进,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快速通过。
队伍继续前进,两名战士快步跑到前方作为尖兵。一行人继续朝旧州方向快速前进。
队伍行进到梨树坳山脚时。
“砰、砰、砰……”一阵枪声突然响起,前方作为尖兵的两名战士应声倒下,后方二班的战士也有人中弹受伤。所有人立刻散开,战士们寻找有利地形开始反击。
王富海匍匐到一班长隐蔽的位置,道:“我们中埋伏了,必须想办法尽快突围。”
一班长朝敌人的位置开了几枪,答道:“行,我建议往黄平方向突围,二班的伤亡小,朝后方突围,突击力量要强一些,便于我们冲出去。”
王富海否定道:“不,一班长。我了解这些敌人的情况,他们既然已经设好了包围圈,一定会想到我们会往黄平突围。再说这里离旧州近,离黄平远。往黄平突围很危险。我建议往旧州方向突围。旧州的同志知道我要过去,听到枪声一定会派人来查看,便于我们得到增援。”
一班长叫来二班长,将计划告诉他,二班长表示同意。于是战士们整理装备,将不必要的东西全部丢下,在机枪手的火力掩护下开始突围。往前突进一百多米后,由于地方上的同志战场经验不足,倒下了数人,只剩下王富海在内的三个人了,一班也牺牲了一个,伤了一个。突围受阻,一班长见此情况,立刻下令停止突围,就地防御。一班长跑到王富海身边,说道:“不行啊,这样下去伤亡太大,怕是冲不出去。”
二班长跑了过来说道:“一班伤亡太大了,换我们二班在前面冲锋吧。”
一班长有些为难,二班伤亡人数少,还具备一定的战斗力,这时换二班在前突进是可以保证突击力量的。
王富海却摇头道:“暂时不行,你们看”,王富海指了指前方,道:“再往前,冲过那个坡度不大的山,我们就能突围出去了,我建议还是一班在前,冲到山脚后再让二班在前,我们一鼓作气冲出去”。
一班长想了一下,道:“有道理,我们再冲一次。”
王富海对战士们高声喊道:“同志们,虽然我们被包围了,但是,这也是我们消灭土匪的机会,我们杀得越多,解放黄平时,其他同志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同志们,跟我冲!”
说完率先冲出了掩体,战士们纷纷离开掩体跟着冲了上去。
很快,他们冲到了山脚。一班长冲二班长喊道:“二班长,看你的了!”。说着率领一班剩下的战士让开了位置,二班的战士立刻冲了上去,短暂的停留几秒钟后,急需朝山顶冲锋,二班长没拉住,王富海有冲到了最前面。
很快队伍冲到了山腰的垭口处,这时,山顶突然想起了机枪的声音,二班长心道:“不好!”。忙喊道:“手榴弹!”
战士们急忙扔出了手榴弹,一片爆炸声响起,硝烟遮住了敌人的视线,王富海挥舞着手枪,带领战士们急需往上冲。
突然,王富海感觉自己胸口被什么猛地撞了一下,往前冲了两步后,觉得全身无力,不自主的跌倒在地,耳畔依旧是激烈的枪声和喊杀声,但仿佛越来越远,眼前闪过战士们的冲锋的身影、闪过爱人的笑脸和出生不久的儿子的小脸蛋,儿子竟然笑了!王富海仿佛看见了黄平的解放,他笑了……
不觉间,我们一行人已来到旧州古城东北角的位置。如今,在原来的东岳庙遗址上,一座占地450平方米的陵园中,王富海同志和27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三所圆型陵墓一字排开,王富海同志长眠在中间,两边分别长眠着27名烈士。

每至清明时节或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旧州的王富海等烈士的陵园、仁寿宫、天后宫以及天主教堂等红色革命基地来参观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本地机关单位领导干部、群众以及周边县市前参观、学习和祭悼的党员干部、群众和师生们,肃立在烈士墓前,体会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重温誓词,忆苦思甜。
采风同行的以为同志突然问我道:“小罗,一路上我发现你好几次都走神了,想些什么呢?”
我整理了一下思绪,道:“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前辈先烈们坦然赴死,前仆后继?那应该是信仰的力量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解说的廖尚刚同志刚好说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在心里念道:“惟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