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思想建设 > 正文

陈常国:凝聚“全环境立德树人”强大合力

作者:陈常国 王维德 来源:党建通讯 关注: 时间:2023-11-26 16:22
凝聚“全环境立德树人”强大合力
★★★陈常国 王维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今年,山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着力建成“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形成多方参与、联动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共同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全环境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协作配合、协力担当、协同发力,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全环境育人工作机制,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增强学校影响力”,夯实立德育人“主阵地”学校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正面战场”,有着“先声夺人”的巨大影响力。“德行天下,厚德载物”“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提升青少年道德认知、品行素养、行为规范,学校责任重大,教师责无旁贷。学校要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校园的文化环境氛围、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学生的相互影响激励、家长的交流互鉴鼓励等,营造出“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如何夯实发挥好学校立德育人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不妨在“三化”育人上做文章:要做好系统化的“课堂育人”,把准学科育人要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打造大思政“金课”;要做好特色化的“环境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要做好常态化的“活动育人”,以健康向上、积极向前的实践活动,统筹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红色文化、国防教育等内容,常态化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学生情操。
       激活家庭动力”重筑育人心港湾”。我们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课堂”,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避风港”。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民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曾国藩家训、诸葛亮《诫子书》等传统家教故事,至今仍被许多家庭奉为育子“宝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孩子教育培养,家庭责任重大。为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各地制定出台家庭教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引导家庭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育人”本位。我们要重筑家庭育人的“心灵港湾”,激活家庭立德育人的“原动力”。广大家长要克服“依靠”“依赖”心理、“交托”“全托”心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家庭教育本领,以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健康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摇篮”。家长要注重做好“家庭”大文章,用心用力用情建设“最美家庭”、养育“最美孩子”。同时,学校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等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增强社会联动好立德育人“同心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引导、社会实践、环境影响等是对学生进行育人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全环境立德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青少年在游学、观学、践学程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我修养,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要充分发挥好当地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作用,营造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主流媒体媒介要多形式、多样式、多种渠道进行“德育”方面的宣传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协作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与条件保障,建立健全共同参与和支持立德育人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大联合”“大行动”的“联动力”,共同画好立德育人的“同心圆”。
       发挥网络正向力”,构建立德育人“新生态”当前,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智能手机广泛应用,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同时,随着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对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心理“暗导”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规则。面对网络“诱惑”“诱导”,部分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有的“沉浸”在短视频中不知疲倦,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因“网”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如何有效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防范沉迷,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各级要坚持正面宣传、正向引导。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多些“亲子活动“亲情互动”“言传身教”,通过感情交流、心灵“交通”,多给孩子创造和现实生活“对接”的机会。要以学校教育为重点,通过举办网络素养公开课、开办网上家长课堂、开展校园网络普法、选树网络名人榜样等丰富多彩的“网教”形式,不断放大网络正能量,发挥网络正向引导力量,构建网络立德育人“新生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全环境立德育人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才能久久为功。让我们共同努力,众志成城打造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投稿邮箱:djtxwcz@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16752
  通联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邮编:100055
  版权所有: 党建通讯网 网址:www.djt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