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三个零”解锁党员志愿服务“新密码”
★★★许雪燕
近年来,新疆托里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服务群众根本点、找准志愿服务落脚点,以“三个零”目标为努力方向,不断加速党员志愿者队伍增量提质,切实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有“热度”、有“深度”、有“力度”,解锁党员志愿服务“新密码”。
整合资源建队伍,党员干部“零缺位”。坚持以优化志愿者队伍配置为着力点,建立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结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乡村治理、文明创建、综治信访等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756个,全县6600多名党员常态化到基层联系群众,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运用好志愿者平台,做好志愿者注册、项目发布、志愿者招募、志愿者计时等管理工作,做到项目实施有计划、活动开展有实效、参加活动有计时,把党员到各村(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党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打实”服务群众,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确保党员干部“零缺位”。
筑牢阵地活载体,服务保障“零距离”。始终紧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党建与志愿服务的优势叠加,积极营造“党员站出来、群众跟上来”的良好氛围,成立“调解矛盾”“党员先锋”“政策宣传”“文明创建”等186支特色志愿团队,围绕网格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入户宣传政策8670余次,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根据群众需求实行“流动办公”,开展送服务上门、送法上门、送书上门等便民服务活动,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建成集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个功能室为一体的“石榴籽家园”,错时开放舞蹈室、书画室、“红领巾小课堂”等活动场所,365天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贴心服务,实现服务保障“零距离”。
抓好机制强管理,精准宣传“零盲区”。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加分项每月进行公示,年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及时在活动记录簿上如实填写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服务效果,同时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虚心接受群众的反馈意见。结合“党课开讲啦”,创新探索“宣讲+志愿活动”多元化模式,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在基层牧区组建“毡房党校”“家庭党校”送学组,为部分居住分散、身体状况差、参加组织生活会不方便的退休老党员,以及偏远散牧区党员“送党课”530余场次,用“塔巴馕”式的言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回应群众关切,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