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创先争优 > 正文

“精神”传承引领党建创新 接续谱写新征程上奋进篇章

作者:范小维 来源:党建通讯 关注: 时间:2025-02-23 15:33
“精神”传承引领党建创新 接续谱写新征程上奋进篇章
★★★范小维
       新春伊始,从雪域高原到东北黑土地,从科技实验室到乡村振兴一线,共产党员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无论是98岁老党员临终捐献积蓄助力乡村振兴的赤子之心,还是中航工业科研团队夜以继日攻克技术难关的奋斗身影,这些跃动在新闻报道中的鲜活故事,共同勾勒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图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能。
       用“精神”传承,彰显红色基因的永恒生命力。在湖南茶亭镇静慎村,98岁老党员彭德春的故事令人动容,他毕生节俭,却在临终前将10万元积蓄捐给村庄发展,并叮嘱丧事从简、不收礼金。这一举动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升华,更是对移风易俗政策的积极响应。近年来,静慎村通过村规民约和基层理事会推动文明新风,彭德春老人的善举正是这一成果的缩影。老党员的“最后一课”深刻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纯粹性,他以行动传承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红色基因,为年轻一代树立了精神标杆。这种传承不仅是家风的延续,更是党风建设的根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在传承中守护好精神内核的纯粹性,构建“历史—现实—未来”的贯通链条,使延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党的精神谱系转化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红色引擎”,让红色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用“党建”引领,绣绘精细化的基层治理党建红线。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关键在于党建优势与群众路线的深度融合,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四川理塘县,“马背党支部”的创新实践为高原牧区治理提供新范式。党员先锋队每月携带移动党建终端深入牧场,既宣讲党的政策,又通过数字化平台收集牧民诉求,形成“需求采集—问题分类—精准派单”的闭环机制。这种“党建+科技+民生”模式在多地开花结果,黑龙江双鸭山市设立“党员代办超市”,将政务服务下沉至社区,由党员干部轮值提供帮办服务;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推行“红色管家”制度,党员骨干牵头组建三方协商平台,成功化解加装电梯等民生难题。这些案例印证,新时代基层治理需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准化服务”,通过搭建党员作用发挥的实体平台,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用“科技”攻坚,发挥先锋力量的核心战斗力。党员先锋队是战略性突围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的强大力量,在中航工业计算所党员突击队的攻坚日志中,记录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陈晓磊团队为验证航空操作系统百万小时无故障运行,在实验室搭建1:1模拟舱连续驻守40天;董进喜团队为获取极端环境数据,在零下30℃的试验场建立临时党支部。这些“战场”上的党组织凸显出了攻坚协同、精神激励、制度创新的三大优势,在国产大飞机C919供应链攻关中,32个临时党支部实现跨地域、跨企业技术协同的攻坚;航天科技集团设立“党员责任区”,将长征五号复飞倒计时牌转化为精神坐标;武汉光谷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党员领衔团队攻克高速光芯片技术,研发周期缩短35%。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将党组织建在攻关链上,才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激发潜能,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突破的现实成果。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尤需强化系统思维。要像中医调理般把握"固本"与"培元"的辩证关系,既要用好老党员这座"精神富矿",又要激活年轻干部的"一池春水";既要保持基层治理的"乡土本色",又要注入科技创新的"智慧基因"。唯有如此,方能将个体奋斗的浪花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洪流,在新时代的考卷上书写属于共产党人的辉煌篇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投稿邮箱:djtxwcz@126.com 联系电话:010-53616752
  通联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南里23号 邮编:100055
  版权所有: 党建通讯网 网址:www.djt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