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干部要当好监督“三大员”
★★★陈常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做实专责监督,搭建监督平台,织密监督网络,协助党委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管党治党的政治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在守护党的初心使命,督促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增强监督意识、强化监督职能、发挥监督效能,通过当好“安检员”“护林员”“排爆员”,密织监督网、守牢监督线,切实让监督成为保护干部健康成长的“护身符”。
做实日常监督,当好“安检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敢于较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体现组织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决不能坐看自己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监督重在日常,贵在经常。只有发挥好监督的“前哨”“前沿”作用,做到监督前置、关口前移,才能更好地保障监督的效能效果。对此,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如“安检员”一样,以不疲倦、不厌战的姿态,为干部“安全”会诊把脉,治已病、防未病。做实干部日常监督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从干部的小毛病、小问题入手,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聚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用好谈心谈话制度,把干部置于规矩之内,营造从严监督的良好氛围。要拓宽日常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要采取巡察、审计等手段,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多种监督方式,将日常监督落到实处;要用好提醒谈话、函询、诫勉等方式,对发现问题要及时批评教育,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强化政治监督,当好“护林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强化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确保政治清明、干部清廉,纪检监察干部就要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把握政治监督定位,注重从政治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防患于未然”。要突出党的领导,督促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纠正和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要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纯洁化。要锲而不舍地抓作风、反腐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注重专项监督,当好“排爆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集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对政策落实情况和集中纠治的突出问题的监督就是专项监督。专项监督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工作方式,具有针对性更强、综合施策更多、监督力度更大、监督效果更明显等特点,是纪检监察监督中的“重磅炸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关键岗位等存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极易发生“触雷”问题,应成为监督的重点。纪检监察干部要通过“嵌入式”“驻点式”等监督模式,梳理廉政风险点,紧盯细查、不留死角,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当好清患除险的“探雷器”“排爆员”,帮助党员干部及时摸清“雷点”,顺利走出“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