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市:“选育用”打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培育“组合拳”
★★★田东明
近年来,为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沙湾市全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培育计划,坚持源头把关、蓄能培优、管用结合,着力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队伍,为村党组织书记蓄足“源头活水”。
多渠道选引,激活“后备”源头。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对161个行政村进行全面剖析与研判,精准掌握村“两委”班子运作实况,明晰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现状及缺口。坚持拓宽视野、精准聚焦,打破地域、行业、城乡、身份界限,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将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及“能工巧匠”选出来。结合各村实际,遵循需求导向,按照“严格程序、注重实效”原则,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青年筛出来,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才库,动态储备后备力量755人,确保2026年换届之际,每村至少有2名成熟可用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其中本土村党组织书记占比达100%,致富带头人占比达81.72%。
多方式培育,打造“后备”尖兵。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七个一批”培养计划,依托党校、党员活动室等阵地,重点围绕政策法规、党务知识、村级事务管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科学制定课程,每年全覆盖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进行集中培训,持续为后备力量“充电蓄能”。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纳入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采取“课堂+基地、观摩+交流”的方式,选派8名优秀后备力量到援疆省市进行跟岗锻炼,深度参与村级事务,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落实结对帮带机制,将后备力量纳入村级“一支部三中心”,组织24名驻村第一书记、161名村党组织书记与322名后备力量建立结对帮带关系,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中,“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帮助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
多角度使用,树立“后备”风向标。按照“一人一档、及时更新”的原则,抓实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日常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培养纪实手册,实施“月汇报、季考核、年评议”,采取“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机制,对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后备力量及时调整,同时,对新发现的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培养潜力、群众认可度高的人选,按程序及时纳入后备力量培育体系。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后备力量队伍的“练兵场”,采取“搭台子”“压担子”的方式,鼓励推荐后备力量担任村内群团组织干部、村监委委员等,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实践锻炼,增强后备力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评先选优、发展党员时,优先考虑后备力量作为推荐对象,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出现空缺的,优先从后备力量中推荐人选进行补充。截至目前,已调整村干部,从后备力量中选任占比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