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探索创新 多措并举建强村干部队伍
★★★李雪儿
近年来,额敏县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从储备选拔、培养锻炼、激励关爱方面加大力度,不断促进村干部队伍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
加大储备选拔力度,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筑牢思想基础。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乡村干部队伍为目标,健全学习制度、培训制度,促进干部学习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升干部自身的素质。充实后备力量。组织各村现有后备力量开展调查摸底,将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联户长等纳入后备力量人才库,按照每村4~6名标准,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10名,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委员中农村能人占比分别达到40.34%、12%。把好选人关口。严格落实《额敏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村干部县级备案管理、届中补配人选组织考察、届中补配人选资格条件县级联审三项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管理监督。
加大培养锻炼力度,练好干部队伍基本功。加强教育培训。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抓手,依托主题党日、远程教育、赴辽培训等契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制定个性化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致富能人讲学25次,组织村干部“走出去”观摩学习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等典型经验做法21次,实现682名村“两委”干部培训全覆盖。开展跟岗锻炼。坚持因人设岗、人岗相适的原则,量身定制跟岗锻炼方案,精心选派年轻干部到援疆省市、兵团连队挂职锻炼、跟岗实训,引导跟岗锻炼干部全过程学习先进地区抢抓机遇、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发展经济、推动转型的创新之策,改进服务、促进治理的长效之策。今年以来,选派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辽阳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跟班学习锻炼,选派13名村干部到第九师团场连队学习交流锻炼。强化帮带培养。建立“1+1”结对帮带机制,根据村干部在村具体分工实际,统筹安排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五办五中心”负责人与村干部结对,坚持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点对点作指导,带动村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沉浸式“补短”提能。
加大激励关爱力度,激活干事创业新动能。提高待遇保障。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健全完善“报酬增长、荣誉津贴、集体经济挂钩、三老人员补贴、去世吊唁慰问”5项村干部激励保障制度,人均增资1230元。为682名在职村干部购买27.2万元人身保险,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落实评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月奖励机制,获得自治区级好支书奖励500元,地区级好支书300元,县级好支书100元。大力选树典型。对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分别纳入县级“名支书”和“优秀村干部”台账,优先推荐为“七一”、年度评先表彰等人选,选树一批先进典型,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先进事迹。近年来推荐评选优秀共产党员15人、优秀党务工作者9人。拓宽晋升渠道。推荐县域政治坚定、担当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公务员招录、事业编招聘考试,近年来从村(社区)干部队伍招录公务员15人、事业编干部13人,其中3人已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使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经济上有“甜头”,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进一步激活村干部内生动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