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建引领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冯 娟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工程。”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是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系统性的战略任务,需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要深化党建引领,首要任务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一方面,要优化党组织设置,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特别是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及城乡社区等基层单元中建立健全党组织,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党员队伍素质,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服务群众能力,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先锋模范。
创新治理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呼唤治理机制的创新。要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党建+大数据”等新模式,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之中。通过构建精细化、智能化的网格管理体系,实现治理资源的精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分析基层治理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局面。
聚焦民生需求,提升基层服务质量。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深化党建引领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和谐社区。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提供更加贴心、细致的服务,确保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基层治理成效。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要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同时,加强监督考核,将基层治理成效作为评价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于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要严肃问责,形成有效的震慑力,确保基层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组织建设、机制创新、民生服务、责任担当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有效应对基层治理面临的各种挑战,不断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