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好文风带动好作风
★★★徐化伟
文风不是小事。文风看似是语言风格和行文习惯,实则是思想方法、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折射的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改文风不只是简单的改文字,更深层次的是改进党员干部一系列的工作作风。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转变文风是抓好学习教育、改进作风的应有之义。在具体实践中,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文风上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比如,有的喜欢面面俱到,报喜不报忧,讲成绩做法多,谈问题实情少;有的追求篇篇爆款,句句经典,讲求对仗工整、三段成文,项目体、学位体盛行,生拼硬凑导致似是而非;有的穿靴戴帽,堆垛学问,热衷于故作高深,写得是晦涩难懂;有的大搞繁琐哲学,添枝加叶,看似内容丰富,其实言不及义;还有的洋洋洒洒不着边际,套话官腔连篇累牍,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文风问题由来已久,积弊较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改文风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从形式到内容、从态度到方法都彻底改变,才能彻底解决文风问题。好文风,首先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前途。讲话写文章,是敷衍应付、照搬照抄,还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说点自己的认识,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大相径庭,这也就决定有什么样的文风起点。“我口讲我心,我手写我口”。各级干部都要提笔能写、开口能讲,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挟带自己的个性与感情,让文章富有生气,充满感染力。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亲自动笔、全程参与文稿起草,出思想、谈看法、拿主意,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带出好文风来。
其次,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写文件、作报告、发表文章,不是为了写而写,为了名利而写,而是为了真正地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在谋篇布局之前,扎实践行“四下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形势发展有自己的判断分析,对问题和矛盾有自己的研究,对推动实践工作有自己的考虑和期待,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同时,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多问需基层、问策于民,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文章,确保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
最后,还要有贴合受众的风格。写文章作讲话,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面对不同受众,接受不同的要求和习惯。这势必导致文风的多样性差异性,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原则是尊重受众,真诚交流,让人听得进能看懂,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有所思有所悟。“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理论源于实践,而指导实践”。各级干部要紧紧抓住受众的主要特点,不一味搞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善于从共性中找准找实个性,注意贴合受众需求遣词造句,多写一些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句子,让人感同身受、耳目一新。
改进文风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常抓细抓长学习教育,必须在改进文风上持续用力,写让人“一目了然”的文章,作让人“一听就懂”的讲话,就能扫除积弊沉疴,推动作风建设从“徙木立信”迈向“化风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