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要“精心”“暖心”“齐心”
★★★何圆月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是锤炼党性修养、提升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需以“精心”定方向、“暖心”聚人心、“齐心”强合力,方能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精心谋划,绘就教育培训“新蓝图”。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形势与多元需求的党员群体,教育培训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级党组织要立足全局,深入研判党员队伍实际需求,以精心之策绘制培训蓝图。各级党组织应依据《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 - 2028年)》,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详尽且具前瞻性的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各阶段培训目标、重点任务与实施步骤,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推进。紧扣时代课题,优化教育培训内容,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科学制定涵盖基层治理、理论宣讲、群众服务等特色课程,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同时,要深入了解不同领域党员的知识短板、技能需求与成长困惑。针对机关党员,侧重于提升政策执行与综合协调能力,安排政策解读、公文写作、沟通技巧等培训课程;面向农村党员,突出农业技术与乡村产业发展培训等;对于两新组织党员,强化市场开拓与创新思维培养,组织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等专题培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培训内容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
暖心关怀,打造教育培训“强磁场”。党员教育培训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情感的凝聚,唯有注入“暖心”温度,才能让党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党员学习培训的自觉性,发挥党员教育的最大效用。各级党组织要在培训全程传递关怀,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参训党员保驾护航。不仅要关注党员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线上答疑平台,及时化解思想疑虑,确保学习质量和成效;对因工作、家庭等原因难以参与培训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云端课堂”等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确保学习“不掉队”,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同时,还要注重培训后勤保障,优化学习环境,在食宿安排、交通接驳等细节上用心用情用力,切实让党员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无学习培训的后顾之忧。此外,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党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让身边榜样成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党员在对标先进中找差距、明方向,激发党员学习内生动力,真正实现让教育培训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齐心协作,汇聚教育培训“大合力”。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方协同发力。各级党组织要强化“一盘棋”思维,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力量,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大教育格局。党委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党校、高校、红色教育基地等优质资源,实现师资共享、阵地共用。基层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整合现有场所、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等场地资源,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将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受益面、实效性。鼓励优秀党员、业务骨干、乡土人才担任“草根讲师”,组织“田间课堂”“社区夜话”“土专家讲堂”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运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增强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入专业培训机构、行业专家提供智力支持,形成党组织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让党员教育培训既有组织引领,又有多元支撑,凝聚起推动党员成长成才的强大合力,引导广大党员把教育培训成果积极转化为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全面发展。